前言
作者克里斯、貝利最有名的一本書應該是《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在書中大談如何提升自己的生產力,甚至被稱為最有生產力的人,沒想到卻因為恐慌症發作而進入了追求平靜這條路。
我也很喜歡《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兩年也努力提高生產力,但卻免不了遇到相同的問題,完成的事情變多了,但生活中的滿足感降低了。
不管是時間管理或者是提高生產力,似乎會使得人們處於一個越來越疲憊的狀態,因為我們處於慢性壓力之中及貪多的迴圈裡。
什麼是慢性壓力呢?
比起忘記回電話給客戶,客戶暴跳如雷,這方面屬於急性壓力,你會全心的面對壓力,而且你知道總是會結束的。在我們祖先為了在危險中存活,人類的演化已經很能克服急性壓力,
而慢性壓力則隱藏在生活中,像是辦公室討厭的同事,總是若由似無的刺探你的隱私, 雖然很討厭人,但也不是不可忍受的過程,我們會選擇隱忍,長久以來就造成慢性壓力。
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想想自己每天趕下班接送小孩、小孩臨時生病請假照顧、在忙碌的車潮中塞車、與客戶的約會遲到等等,這些若有似無的小事卻幾乎占滿我們的一天,所以真正壓垮我們的正是這些慢性壓力的累積。
這些慢性壓力該如何處理?
作者認為可以把所有感到壓力的事情書寫下來,進行分類,有部分的壓力是可以解決的,但作者也認為大部分的壓力是無法排除的。
貪多心態:
至於貪多更是生產力的後果,我們在疲倦之中無法正確的評斷自己的生產力,大腦會回復到工業時代,改用時間、完成任務數目來評斷自己,所以為了證明自己的生產力,我們會使自己越來越匆忙。
要解決貪多的毛病,作者提出的意見有:
- 你可以設定自己的生產力時間,像是預計在兩個小時內完成一篇報告,有了時間的限制會使我們用更快的效率完成任務。
- 堅守休息時間,並不是在一件事情上花越多時間越有生產力,適時的休息會使你在下一段生產力時間上更加專注
- 夜間可以去回顧自己在目標任務的投入程度。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貪多心態,那可能與多巴胺的分泌有關。
多巴胺會促使我們追求兩件事:更多成就、更多刺激
多巴胺是一種很強大的內分泌物質,他分泌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預期」能得到快樂。
就像是在疲倦時我們會不由得打開手機觀看社群貼文,是因為我們預期能從中設群貼文獲得快樂,但你觀看了兩個小時後,真的有比較快樂嗎?
多巴胺容易被三件事情吸引:新奇、直接效應、遺傳
觀看社群貼文會比和身旁朋友聊天更加吸引人,因為貼文的內容總是更新奇一些;又或者在房間追劇會比外出散步更有吸引力,比起穿戴好衣物出門,賴在沙發上更能直接放鬆。
而我們「預期」完成更多任務會更滿足,所以多巴胺也不停地刺激我們去完成任何的代辦事項,甚至不管這項任務是否具有價值性。
多巴胺會使得我們產生一股很大的刺激,使我們對於身旁的人事物越來越難以專注及提供耐心,也更難以平靜。
作者建議可以列出你一日的活動,去分類這些活動使否能使你平靜:像是觀看FB、IG、瀏覽網路新聞都會使作者處於刺激;而冥想、書寫工作日程或者晨間儀式都可以使作者更加平靜。
當你知道有哪些事項會影響你的多巴胺分泌後,接下來就是好好減少這些任務,並提升一些平靜的任務。
有件事情也要提醒你,多巴胺的分泌容易升級,所以我們目前所處的生活可能已經到了高度刺激的狀態,但也可以藉著你去完成更平靜的活動慢慢降地濃度。
我們處於兩個世界之中:數位世界及類比世界
數位世界的特點是快速有效率,如果你想要提高效率,你可以很快地知道某個資訊、很快地跟遠在他方的朋友聯繫,數位世界雖然方便,但也容易提高生活中的刺激度。
類比世界則是具有深度,如果你想要這件事更具有意義性,你可能需要在這個世界中完成。
首先,兩個世界對我們都不可或缺,但在這兩個世界轉換是需要成本,你必須降低轉換的次數,像是需要使用數位資訊與他人聯繫時,最好可以打在記事本上,批次性處理;又或者規定亦天只能登入電子信箱三次。
第二,類比活動會使我們的內心擁有思考的空間,如果你有過勞或者慢性壓力的問題,你可以試著提高類比活動,像是運動、與人們相處、冥想、用正確的方式照顧身體,這些活動都有助於提升平靜感。
結語
- 追求生產力並非是錯誤的,而是你是否有區分清楚現在的任務是否真的有足夠的價值。
- 找出無法全心投入工作的原因:累積過多的慢性壓力、數位世界切換次數過多、多巴胺的分泌失控
- 找到正確衡量自己的生產力:建立成就清單,回顧一天的代辦清單,並能知道今天是否有真正投入在工作中。
寫這篇文章時,我正在醫院住院治療,剛好也正逢2023到2024跨年的轉換,一邊回顧2023年的筆記內容,才發現每天看似豐富的生活,背後卻有不少的壓抑,有很多的任務其實沒這麼有價值,而我總是會強迫自己完成。
也因為這次住院,才發現自己好久沒有空白的時間。接下來今年會先停職半年,但身體修養完成,今年會強迫自己減少每日任務的數量,確保自己的時間精力能投注在更有價值的任務上。
祝福各位書友,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