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在管理時間方面經過人生不同階段的嘗試及研究,最後統整提出的「五色時間管理」,將生活區分為工作、學習、心靈、健康及人際這五面向,強調生活平衡的重要性。生活的平衡就像飲食一樣,我們都知道均衡的重要,卻難以抗拒偏愛,有人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有人喜愛沉浸在書海中而缺少人際往來,也有人熱於付出卻沒有先照顧自己。
作者比喻人生就像由五塊板子組成的水桶,這五塊板子有高有低,最終這個桶子能裝多少的水是由最短的板子所決定。
不僅要利用時間,更要確保時間是花在會令你感到滿足的事務上,藉著提升自身的狀態(綠色、藍色、白色),持續追求長期目標(紅色),達到目標背後的意義(黃色)。
人生這個桶,能裝多少幸福的水,取決於五塊板裡最短的那一塊。

五色時間管理概要
作者將時間區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終身事業(紅色)、學習(藍色)、生活(綠色)、意義(白色)、愛(黃色),並希望時間可以均衡的花費在這五部分。
- 使用顏色來代表主要是為了更直觀自己的時間配置與使時間管理更有樂趣,你也可以自行設立自己喜歡的代表色。
- 作者認為幸福的生活應該是輸出(紅色+黃色)及輸入(藍色+綠色)時間相當。 所謂的輸入是時間花費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是閱讀(藍色)、運動(綠色);輸出則是將時間花費在他人身上,像是與親人用餐(黃色)、完成上司交辦任務(紅色)。
- 時間除了用在五色外,其餘的時間就屬於潛能色,潛能色並非無所事事,而是花費的時間無法使你得到滿足。像是在與家人吃飯時(黃色)一直使用手機,或者該睡覺時(綠色)一直追劇等。這部分的時間有很大的潛力會轉化為五色時間,端看你如何調整使用。
- 五色目標:為了確認方向或者日後回饋,作者建議在五個部分都設立核心目標。 紅色目標「WHAT」,通常是具體的事業或者財務目標,像是我想存下一百萬。 黃色目標 「WHY 」,紅色目標背後的原因,為什麼想存下一百萬,答案可能是想提升家人的生活品質。 藍色、白色、綠色目標屬於「HOW」,要如何做才能達到紅色目標,像是保持身體健康、精進技能、定期回顧檢視等。
以幸福為基準,讓你覺得不夠幸福的則納入潛能色,潛能色意味這些色彩的時間是具有轉化為幸福時間潛力的。

小碎片時間術
大的時間我們都可以安排妥當,但生活中有很多零碎時間卻常常被我們忽視,像是等車、等電話、排隊之類。
如果有五分鐘的空檔,你會做什麼呢?因為等待的時間很難熬,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開始打發時間。
在沒有預設好目標或任務的情況下,我們很可能會放任自己去做輕鬆而且最容易做的事情。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先預設幾個小碎片時間可以做的事情,像是三分鐘空檔,就可以在專注呼吸(白色),喝口水(綠色),或者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綠色);五分鐘左右,可以檢查今日或明日代辦事項(白色),上個廁所(綠色);十五分鐘左右,就可以打開電子書看個幾頁(藍色) ,整理桌面(綠色),打電話給親人(黃色)。
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就單純的等待也好,但盡量不要做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務(紅色)及不要進行被動式休閒(看電視、無意義的瀏覽網路新聞等)。因為注意力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專一型的,這類型的注意力會聚焦在某件事上,具有效率及深度,這種注意力需要時間及專注,不適宜在短時間進行:另一種則是發散型的,此種注意力看似毫無目的,但往往會使我們靈光一閃,具有創意及廣度,而這些碎片時間就很適合讓注意力四處遊走。

比管理更重要的是紀錄
需要管理時間的人,大部分就有時間不足的困擾,在這基礎下卻又添加新的任務。另外,你真的知道每個任務需要付出的時間有多少嗎?像我總是嚴重低估完成任務的時間,常常會在一天安排過多的事務,讓自己過度勞累。
不論是改進或者優化,都是在現有的狀態上進行調整,那麼對於起點就要有清楚的認知。開始紀錄時間花費之後,會發現嚴重的低估所有事物花費時間,像是瀏覽社群媒體或者完成一份報告。
不單單是時間管理,任何造成困擾的事情都應該記錄,當你覺得金錢不足時,可以記錄一下每天花費;當你覺得夫妻工作分配不均,先記錄工作花費時間精力,再重新討論規劃調整,
在半年前我開始有睡眠上的困擾,每到半夜三點左右一定會醒來,醒來後大約到五點才會再入睡,沒有睡到八點當天早上就無法集中精神。大約在兩個月前我開始記錄醒來的時間及原因,是因為口渴?太熱?想上廁所?接下來進行各種不同的嘗試,調整睡眠的時間,是否午休,睡前的儀式,雖然目前還是無法一覺到天亮,至少可以在七點前起床且不至於影響早上的狀態。。
彼得.杜拉克提出,人要做到卓有成效,富有生產力,第一步是清楚自己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而不是優先計畫時間。只有知道時間是花在哪裡,是如何花掉的,才能持續優化自己的期程安排。

把時間看作金錢,更審慎的使用
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我們會格外注意自己在金錢上的損失,反而卻低估時間的價值,像是看到新的飲料店開幕,打出買一送一的優惠,總會吸引人氣,形成一條看不到尾端的人龍。假設一杯珍奶˙70元,排隊花費20分鐘,得到一杯免費的珍奶,這筆交易是否划算?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時間價值的計算公式:稅前年收入(元)/花費在工作上的時間(小時),這個簡單的時薪計算會改變你看待時間的角度。
首先,可以具體將時間與金錢連結,判斷這個任務值不值的去做。如果你的時薪超過210元,我想你還是改天再喝珍奶吧。當具體的知道自己的時間成本後,會開始對自己的時間斤斤計較,現在每每不小心停留在網路世界超過半小時,就會聯想到損失多少金錢。
第二,有選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選擇過多則會消耗你的時間成本,盡量避免在小事上花費過多的時間。
上網搜索「電子鍋」,就有不少的品牌及型號的電子鍋映入眼簾,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通路及令人眼花撩亂的特別優惠,若想追求最高的CP值,我想可能需要花上兩個小時的時間。
我們需要謹慎的選擇功能、規格或品牌,至於要在哪個通路購買,或者有哪些優惠加購,花太多時間去研究而省下的金錢,可能會比花費的時間成本要低哦。

後記
看完這本書後我嘗試將這兩周完成的任務進行分類,意外的發現自己對於不同領域的分配時間有巨大差異,現階段可能感受不到問題,就像史蒂芬.柯維的「四象限法則」,當你不多花時間在重要而不緊急的任務上,即將會在未來製造出新的「重要而緊急」的任務。
其實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對於「愛」(黃色)的時間付出較少,但檢查後卻發現並不是少,而是非常少。雖然日後不一定能改善,至少察覺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驟。
在時間管理相關的書目中大部分會提醒盡量少使用3C,但作者似乎比較常用APP來記錄,也是因為看了這本書後下載了一個番茄鐘APP,它在會在專注時間內提請你不要使用其他APP,也會在休息時間結束後提醒你該回來了,目前的體驗感覺還不錯,確實減少了在工作時使用手機的壞習慣。
看完這本書後立即性的改善了使用手機的頻率及用途,除了計算時間成本來削弱時間浪費外,也首次嘗試使用了APP來增強及記錄管理,希望接下來能更確實掌握時間的運用。
在書中提到不少的筆記、目標設定方法,或時間管理的策略,礙於篇幅限制僅有簡單介紹,若有想實際應用比較推薦去找相關專書來看,會更清楚背後原理或細節。
真正的幸福並非絕對沒有不良情緒,而是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幸福的原則不能阻止生活中悲傷事件的發生,但是能幫助自己積極的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