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是不是也常對某件事想了很久卻遲遲無法開始?明知道只要動手去做就能減輕壓力,卻還是把事情一再拖延到最後一刻?
如果你也曾這樣焦慮又無力,那這本《死線患者的自救書》,會是你實用又溫柔的行動指南。作者達瑞斯・佛瑞克斯不僅自己是重度拖延者,也結合了斯多葛哲學、實用主義心理學,找到了一套真正可行的「今日行動系統」。
這本書的核心信念就一句話:「今天就去做。」但它不只是勵志口號,而是一整套能讓你具體啟動行動、重新掌控生活的系統。
美好生活的秘訣很簡單: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把其餘細枝末節從生活中消除掉。

心得
一、「五秒口號法則」— 用一句話打破拖延魔咒
我曾經是個長期賴床的人。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不是起床,而是在腦中拉鋸:「我好累」、「再五分鐘」,然後陷入趕時間的惡性循環。
身為一個長期賴床者,得到的最好的建議是,五四三二一,立刻起床。
要打破拖延的惡性循環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動,越快越好,讓你的大腦來不及思考你是否疲倦,是否有時間再躺十分鐘。最好就像電燈開關一樣,一按就亮,讓你來不及去深思我可不可以等一下再開燈。
一個好的口號就像是身體的開關,讓你反射性地去行動。就像是五秒法則一般,想像自己就像是即將發射的火箭。
口號的力量在於它能建立反射動作,打斷拖延的連鎖反應。記住:口號要短、要正面。別用「行動吧,廢物」這種負面語言,自我驗證效應會讓你反而認同自己是「廢物」。
找一句專屬於你的魔法口號吧!
生活和工作都是由「成果」累積而成。

二、夜間儀式讓你掌控明天的節奏
我已經有早晨儀式多年,能幫助我一早啟動生活。但我忽略了另一個關鍵時間點:晚上。
書中提到的「夜間儀式」,其實更能穩定你對隔天的期待與心態,讓你放下焦慮,真正進入休息。
作者提供了他的夜間儀式給讀者參考,
- 好好地為今天做總結(10mins):用簡單的幾句話寫下今日成果、獲得的經驗和任何值得記住的事情。
- 檢視明天的行事曆(10mins):消除大部分對於明天的焦慮及擔憂
- 準備好你的衣服(5mins):減少早上的決策,如果你想更精簡,可以向賈伯斯學習。
- 觀想(5mins):仔細觀想明天的情況,最有生產力的人通常比其他人能更具體地將想像顯化於他們的生活裡。
其中,這四點我覺得都非常有幫助,但如果時間有限,我會先檢視行事曆和觀想,光是知道明天可能會有那些任務就能讓自己放下心來,有種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穩定感,再來則是光是讓自己在腦海中演練一次,就可以提高熟悉度及降低行動的抗拒感。
你永遠不應該在乎你是否實現了目標,或者你是否總是完美、從不犯任何錯誤,那是不真實的,我們總在生活中體會失敗和搞砸的滋味。
重要的是我們永遠不停止嘗試做偉大的事情。

三、真正的休假,是讓大腦停止「執行模式」
你上次「什麼都不做」的休假是什麼時候?我的假期通常被拿去看病、修車、照顧家人——但這些根本不算休息。
就像比爾蓋茲的「思考週」,在這一週比爾蓋茲會前往某個秘密的小屋,沒有任何通訊設備也不處理任何公事,只專心於思考以及閱讀。
休假也要足夠長,因為大腦需要時間從「執行」轉成「思考」,作者建議大約要超過三天才能與工作真正脫離。
至於休假要去哪裡?以及要做什麼事?
答案是去哪裡都可以,待在家裡也沒問題,去哪裡不是問題,但重點是讓大腦轉成思考狀態,別再用看劇或滑手機填滿空白
另外,因為長時間的休假太難得,我們可能會安排旅行,尤其是海外旅行。但如果因為太過興奮以至於安排過多行程,也會無法使大腦聚焦在重要的事物上思考。
你永遠不應該在乎你是否實現了目標,或者你是否總是完美、從不犯任何錯誤,那是不真實的,我們總在生活中體會失敗和搞砸的滋味。
重要的是我們永遠不停止嘗試做偉大的事情。

四 、你不是沒時間,而是忘了怎麼用時間
這幾年覺得台灣社會的腳步越來越快,包含近期大量成功學或者時間管理的書籍一一大賣,不少人陷入時間焦慮。
多巴胺分泌失調會我們無法專注於重要的事情,無法等待,以及需要更多的刺激。最常見的在於現代人類的閱讀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沒有耐心聽完一首歌。
沒有時間去嘗試,所以要找個一個完美的方法,不停的google或者詢問他人意見,期待得到一個成功率100%的方法再去行動。
無法面對失敗,所以處在一個不喜歡的科系或者行業,卻無能為例去掙脫,最後告訴自己等到退休就好了。
但其實我們的時間還很多,一萬個小時就能精通一名技藝,而據統計台灣人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大約四小時,如果葛拉威爾的看法是正確的,那你大約只要十年的時間就能在某個領域或者技藝上成為專家。
所以問題不在於時間足不足夠,而是在於你怎麼使用時間。
效率是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而首要確認的是「正確的事」
小孩的才藝越早開始越好,現在不去旅行以後老了就沒體力了,看到特價品沒買下次可能沒有這麼優惠的價格。
但其實,有多少學習鋼琴的孩子最後沒有走上音樂家之路,有許多退休族夫妻一同去環遊世界,今天的特價品過一陣子又會再特價一次。
重點在於能成為音樂家的孩子通常是能熬過苦練及熱愛音樂,有健康的身體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會有更佳的旅遊品質,品質好的東西是會一直販賣下去的。
讓孩子能學會才藝很重要,重要的不是成為音樂家,而是能享受音樂與養成自律;能去各地旅行很棒,但重要的是有健康的身體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買到CP值高的東西很幸運,但前提是你有需要這些東西。
業餘愛好者只有在靈感來臨時才工作,專業人士每天坐下來,投入穩定的工作。關鍵在於穩定,而不是不規律或極端式的。 —-《藝術之戰》

結語
「今天就去做」這句話具有魔法,會讓你起身行動,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去做,作者認為「今天就去做」的是閱讀、運動、投資、節省、人際關係、笑、假期、享受生活。
這是作者的清單,我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清單,確保自己有投注時間在重要任務上,但要小心一些「偽裝」的項目,這些項目看似很重要,但其實會分散注意力。
就像前幾天看到一則旅行社廣告,提醒我們「旅行」要趁現在,等老了就走不動了,似乎就在呼喚我們「今天就去做」。
但其實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銀髮族或者退休的人們開始旅行,這些人大多都是享受生活、身體健康、經濟無憂,而最重要的是—有個談得來的旅伴,而作者在前幾年經濟尚未穩定時,也是休假在家休息或者閱讀,也能享受生活及假期。
重要的不是旅行,而是有沒有時間、體力、金錢、夥伴一同去享受旅行,而這些才是我們需要「今天就去做」的事。
- 覺得陽光很美?那就出門喝杯咖啡。
- 想起一位老朋友?那就傳個訊息。
- 意識到自己太久沒運動?穿上跑鞋就對了。
時間不夠用,沒錯。但有些事,值得我們立刻去做,而且做多一點愈好。
壞事發生時永遠不要感到驚訝,更確切地說,你反而該預期它們會發生,如此一來你就永遠不會措手不及。同樣地,當你運氣不好時,不要抱怨,也不要說「為什麼我這麼倒楣」之類的話。

適合那些讀者
- 常拖延、缺乏行動力的人
- 對生活節奏失控感到焦慮的人
- 想打造自己的「啟動系統」與生活儀式的人
未來打算採取的行動
- 讀完作者推薦的《藝術之戰》
- 建立我的夜間儀式:先從檢查行程+觀想開始
作者的參考書籍
-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
- 《挫折逆轉勝》
- 《我教你變成有錢人》
- 《藝術之戰》
- 《小技巧大業績》
-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