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相談所

使自己邁向更好的人生

《教場0:刑警指導官‧風間公親》~教場系列前傳

Posted by:

|

On:

|

前言

圖書館瀏覽群書時意外的發現這本書,過年正好也想讀些輕鬆的小說,加上日劇改編看了一兩集還沒看完,所以立刻選擇帶回家重溫舊夢。

這本書由六則短篇小說組成,大約20~30分鐘就可以閱讀完一篇,如果你想暫時逃避生活就可以躲進「風間道館」一遊。

在眾多的基層警察中表現特殊或具備特別能力者會被提報拔進入「風間到場」,由風間公親負責指導,進行三個月的刑事指導。這是一項殊榮,光是進入到場就足以證明自身的能力;但也是一場考驗,通過就可以進入搜查一課,不通過者也會被退回基層分局。而來到這裡的門生們彷彿進入一場與兇手及教官的競技中,有些利用自己的長才找到線索;有些則陷入苦戰,直到突破自我弱點;有些則再動搖間,找到自己的使命。

第一篇 「面具的軌跡」

原本有著美好未來的女上班族,卻因為年輕時未能審慎使用金錢而使他人(牛郎店老闆)握有把柄,為了不再受到勒索而臨時起意的殺人案件。

這次一篇充滿巧合與刻意的殺人案,沒有監視器畫面、沒有指紋、兇手頭戴面具,僅有兇手與被害者車上的四五句對話及司機的口供,經由愛講話且擅長打探消息的瓜原(門生)挖掘出了不少線索。

我沒有很喜歡這則短篇,為了使內容懸疑,安排了一個完全沒有畫面的謀殺案,沒有監控的下車路口、沒有監控的計程車、剛好司機遇到意外下車查看、剛好被害者身上有帶刀子,這麼多的巧合剛好湊在一起。又為了配合瓜原(門生)的特長,剛好幾句對話都透露出線索。

當瓜原隔天就找到兇手並前往試探時,我還理解為什麼可以這麼快鎖定兇手的,特地前翻了兩三回,深怕有自己漏看的線索。

風間從來不會忽略乍看相同的事物之中微妙的差異。說好聽點是敏銳,說得難聽是斤斤計較。

第二篇 「畫廊的三幅畫」

妻子為了植牙而外遇,兒子有美術天分卻因繼父而放棄考取美術班,預計報考牙醫相關科系。親生父親為了讓兒子走上美術系,在溝通間不小心殺害了繼父。

這篇在說明因為生活中的點滴會塑造一個人,就像折本(門生)的耳朵與牙醫(繼父)的脊椎歪斜,這些屬於表層的生理塑造,有一些則是更深層的建構一個人,像是價值觀。

如果我十年前閱讀這篇,可能會感嘆父愛的偉大,但現在的我閱讀後只覺得這位父親非常的自私。

當除離異的原因就是因為金錢,妻子在植牙與做牙橋間抉擇,而父親為了存下孩子日後的學費就只能請妻子做牙橋,最後缺失去的家庭,這不證明了畫家這工作的謀生困難。而同樣身為牙醫的繼父,就可以免費幫他人做植牙還順便還他人的小孩,在我看來當牙醫好上太多了。

當初真的為了孩子好,就應該善待家庭成員,我想和樂的家庭才是孩子幸福的來源,怎麼會因為金錢因素而拒絕讓妻子做植牙,或許經濟上有困難,但牙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更應該列好存款方式,想辦法讓妻子在半年後植牙。若經濟真的非常困難,這時候不是更應該放下一些堅持,優先改善經濟問題。我想當初可能也是因為經濟因素放棄監護權,這樣為什麼要堅持讓小孩去考取藝術系?

父親從一張畫就解讀兒子的選擇考取牙醫學院的痛苦,就像是兒子以粗獷的筆觸描繪父親畫像,就評斷兒子比較適合跟他一同生活一樣武斷。這些判斷都帶者個人的視角,甚至是一位心有不甘的父親視角。

表面上是為了讓孩子能選擇有天賦及興趣的升學,在我看來是想讓孩子走上與自己相同的職業比較像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觀是對的。身為畫家數十年,這價值觀已經成為這個人的一部份,拒絕這個價值觀,就像是拒絕了自己身為父親的價值。

而且,最讓我無言的是還要等到孩子決定要考美術系才去投案,這個劇情安排一點都不令人感動阿。

我的肖像畫是用粗獷的筆觸畫的,朝子這幅卻是纖細的筆觸。換句話說,朝子這幅畫得更細緻。——但你知道嗎?

照我來說,所謂的畫家,越在乎對放就會用粗獷的筆觸描繪。因為內心的強烈感情不知不覺也傳達到手部,會忍不住格外用力。

第三篇 「青銅墓穴」

大多數日本小說中的謀殺大多屬於意外殺人、巨大仇恨下的殺人或者無法逃離下(長期勒贖或家暴)的殺人,但這種明明可以選擇避不見面的殺人計畫更讓我無法理解。

在日本的小學要轉學很困難嗎?如果是因為該位老師的指導方針導致孩子無法適應,那轉學不就好了,為什麼要處心積慮的除掉老師。

在家長與老師的對立中,我覺得這兩個人個性上根本就一模一樣,兩個人都非常嚴謹、過度重視自己的立場以及非常難相處,

在個性方面,老師的頭髮綁的一絲不苟與極度規律作息被母親逮到機會,而母親嚴謹的計畫卻不小心被老師反將一軍。

再處理孩子拒學問題的立場上,家長覺得是學校問題,而老師覺得是家庭因素,雙方都再把錯誤推給他人,並沒有真的問題真正的溝通處理。站在老師角度,全班都乖乖來上學了,就你兒子沒辦法來,那是誰的問題?對於家長來說,你過世後我兒子就去上學了,這是老師的問題吧?一個事件會形成其實是有很多因素的,但自我主義的人往往只會把責任歸因於他人。

在老師與家長的場景中,只有少數三頁,作者卻清楚地描寫兩人的不討人喜歡的性格:老師高高在上不願意溝通及批評他人的個性,家長個性咄咄逼人卻也愛評價任何看不順眼的事物。總而言之,兩個人都很自以為是並且動不動就對周遭的事物下評語、論好壞。

我想,如果這兩人沒有因為拒學問題發生爭執,或許兩個人有可能成為好朋友。

感覺疼痛的部位,和實際發痛的部位,其實不一樣嗎?

第四篇 「第四終章」

為什麼推一個人下樓要兩個人一起幫忙阿,共犯的命運要不團結一起,只要一個人有異心就很難維持平衡。

演員覓靠著推下前輩而使自己上位,但也因此一直遭到勒索,隨著名聲越來越大,最後只能處理掉共犯者。致這兩個人都因為貪心而失去所有。

看的出來這則短篇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演員的敏銳度及這職業的殘酷性。

演員的演技往往來自於敏銳度,也是是可查察覺細微變化的的能力。我們可以從表情上展現出喜怒哀樂,但細微的喜悅、愛戀、懷念、暢快、滿足等,則需要更細微的表情肌肉控制、肢體語言及遣辭用句才可理解,而厲害的演員就是能在一瞬間展現出各式風采。

講到演員這個職業,大多數先想到的應該是光鮮亮麗及高報酬,但其實可能用窮困潦倒這個形容詞更貼切,就像在日劇上常常看到演員為了生活還要格外兼職,白天去劇團練習彩排,晚上還要到居酒屋打工的場景。所謂的高報酬並不是均值,而是大部分的收入都聚集在少部分的主角身上,配角所能得到的往往所剩無幾。也是因為報酬不均,為了需要更積極,甚至不擇手段,可能還需要配合某些「潛規則」。

兇手與被害者都曾在自己的演藝生活努力過,但最後發現無論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成功之際,選擇另闢蹊徑,就算未來真的大紅,也一直無法逃離過去的行徑。

演員其實很貪心。因為想比別人多活好幾倍,才會當演員。

第五篇 「戒指安魂曲」

長期照護下的悲歌,壓垮生活的往往不是突如其來的意外,而是因為看似永無止盡的苦難而失去希望。這則短篇有影響我的心情,也是裡面我最喜歡的短篇。

這對相距20歲的年下戀的夫婦,在感情初期由年長的妻子給予剛出社會的丈夫工作上的幫助及生活上的照顧,當妻子邁入老年進入失智後,丈夫卻無法承受照顧的責任,最後選擇殺害妻子。

比沒有感情更難受的就是感情被慢慢消磨的過程,作者前後描述兩段丈夫面對妻子失智的場景,第一段丈夫工作遭到妻子失智打斷,丈夫情緒憤怒的回應;第二段則是決定要殺害妻子後,反而可以有耐心的陪配妻子失智。比沒有感情更難受的就是感情被慢慢消磨的過程,決定不再帶有感情之後,一切的相處反而變得容易了。

再者,則是老化悲歌,老化並不是任何人的錯誤,卻會深深地影響周遭愛你的人們。

表面看似男方僅能同甘不能共苦,但培養新生兒跟照顧老年人本來就是兩件事,前者充滿希望,你知道最糟糕就是現在,孩子會慢慢長大,但照護老年人則是極度悲觀,你就是知道明天還會更糟,而且根本不知道最糟會到什麼地步。

最後,兩人進入腳色的反轉。當長期習慣照顧丈夫的妻子轉變為需要他人照顧的腳色,而長期接受妻子照顧的丈夫成為照顧者,兩個人都處在新的腳色中,這樣的生活充滿不熟悉、挫折、讓人疲倦,丈夫覺得心力憔悴,而妻子為了找到戒指不停重複同一天的行動,更讓我感到難過。

在很多的場景都描述夫妻間的相處明明還有感情,卻不得不走向這個結局。當被害者與加害者都有同樣的目的時,這樁案子就不再是純粹的謀殺,這是存在被害者的協助的謀殺案件,難怪極度理性的翔子(門生)感到束手無策。

第六篇 「有毒的屍體」

好不容易要升職為醫學科主任的大學驗屍官講師,卻因為大意而使助教受傷,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卻失去了一切

最讓我驚豔的部分應該是「縣界」,在生命危急時卻沒想著活下去,只是希望自己的解剖官是其他教授,幫助查明真正死因,使兇手落網。

這實在很違反人性,在危急時就算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求生本能應該還是會追求活下去;即將死亡之際,兇手有沒有落網,有沒有得到懲罰,這對於即將死亡的人來說真的重要嗎?

美麗而懦弱的優羽子,比起前面幾任前輩,面對風間道場的訓練一直打死不退,堅持領到畢業證書。但這任門生倒是一直游移不定,想藉由拿到結業證書好退回分局。

面對像跟蹤狂的前男友就害怕到無法應對,個型傾向退縮的優羽子在飲酒後難得的勇敢一回,沒想到卻釀造成悲劇,從風間道場上淬鍊出「勇於面對」的一面。

這個短篇也正式的說明了風間的眼睛為什麼會受傷,補完了《教場》與《教場2》讓書迷最想知道的案件。

小說總結

這系列有兩個地方非常吸引我:人物建構的立體感與劇情安排。

在人物建構方面非常多樣而立體,除了主角風間公親的少言、冷漠卻又不時流漏對門生的關愛,各門生的形象也不盡相同,不論是多話且擅長打探的瓜原、極度理性的大里祥子或著美麗卻脆弱的優羽子,將案件搭被不同的門生,使故事更加出色。

再來與一般傳統的推理小說不同,總在開頭就明確的告知兇手及背後動機,觀看的重點在於如何從風間指導官的字字珠璣及各門生的痛苦與掙扎中找到破案關鍵。

當然,內容劇情仍然有些刻意鋪陳,如果你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推理迷可能會有點失望。若要要求合理性,可能會失去部分的想像及驚喜,我認為小說最重要的存在就在帶領讀者進入另一個世界,在內心煩悶或者疲倦時,給人們一個喘息的休憩所,所以這部分我覺得還可以接受。

這本書有日劇改編演出,當初也是因為木村拓哉才開始看的,好像看了兩三集,覺得每集的流程都差不多就沒看了。比起觀看電視劇我還是更喜歡閱讀小說,除了可以細細品味外,我覺得書中的細節好像更豐富一些。

這本系列共有三本:《教場》《教場2》及《教場0》,而教場0主要是要補完風間指導官右眼的背後故事,接下來應該會找時間補完前面兩本。

Posted by

in